養殖日誌

2023 May 29

漁人日常

日常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事;但你我的日常,一定各自精采全然不同。不過,仍然有相似之處,就是都有開啟新一天的開關或儀式感。有些人可能鬧鐘聲、早起運動、吃早餐、喝杯咖啡、搭上第一班車,或是像小編一樣,按掉鬧鐘,驚醒後,衝進公司,最後一刻打卡(絕對有精神呢!)

( ▲清晨.日升)

早晨六點,海面上天剛亮。池子裡的蝦苗早已在池邊躁動不安、嗷嗷待哺。大夥也已經秤好飼料分裝在專用桶子,開始忙碌的一天。


「餵食日常-九餐蝦」
小編認真覺得漁仁的蝦子非常幸福!先不論住的方面,在台東好山無工業汙染,又鄰近太平洋乾淨好水的天然環境;單就吃的部分,「前期蝦苗」,漁人就以純人工手動的方式一天餵食九餐,早上六點進食第一餐,隨後間隔兩小時餵食一次,直到晚間十點。待蝦苗長大到一定程度,可以使用自動投料桶時,餵食時間可以拉得更長,蝦子隨時處在吃飯的狀態,非常幸福呢!

(▲清晨.第一餐)

「養菌日常-益生菌」
每日除了餵養蝦之外,先前介紹到的漁仁好夥伴-益生菌,也需要每天細心照料。雖然原料單純,僅包含「專用益生菌、糖、海水以及小蘇打粉」,搭配適量打氣培養。不過,仍需要足夠的經驗才可以成功養出好益生菌,因為受限於每個季節溫度不同,會影響益生菌生長速度不一致,需要觀察氣泡密度及大小以及益生菌培養完後,會有專屬它的特殊氣味,這些都是需要經驗才能養出好菌,才能加入養殖池中,營造蝦子良好環境。

(▲益生菌培養)

「檢測日常-水質」
在現代化養殖中,科學化數據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用眼睛觀察蝦隻狀況之外,水質數據是漁人少數可以了解蝦子生活環境舒適與否的訊息,即使是ChatGPT也沒辦法跟蝦子溝通呀!如果有任何可以跟蝦子溝通的方式,請大家絕對要告訴我們!我們想知道:這次飼料味道還行嗎?吃九餐會不會不夠?等好多問題都好想知道。因為沒辦法立刻知道環境變化對蝦子的影響程度,往往都是蝦子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才進行處理,但都已經來不及。因此利用科學數據化監測環境水質,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因為養殖池面積比較大、深度也比較深;受白天太陽照射或夜晚微風吹拂溫度反應相對緩慢。因此水質檢測時間選在太陽升起前,池水溫度最低的清晨六點,以及經過整日日照後,藻類光合作用最旺盛、池水溫度最高的下午5點,這兩個時段。

(▲多功能水質檢測儀器搭配網路,池邊直接上傳數據)

「抽底日常-底泥抽除」
方才提到漁仁「九餐蝦」,一天吃九餐,有進就有出,相對排出的量造就肥沃的池水,有利藻類繁殖。隨著養殖時間增加,池底就可能累積了飼料、排泄物、不斷新陳代謝的藻團等等,慢慢地底泥就這樣形成。雖說底泥是廢棄物的沉積,也是許多微生物的小天地,一層積上一層,隔絕環境中氧氣,默默地無氧發酵,其中一項產物-硫化物,會危害蝦子、造成水質敗壞,最具代表性的是-硫化氫(H2S)也就是大家討厭的臭水溝或沼氣味。硫化氫溶於水就會形成硫酸,對蝦子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漁仁透過水車調整水流方向,將這些底泥帶到養殖池中間的中央排汙系統,維持水質。不過仍有一些大型雜物,無法透過排汙系統排出,如蝦殼、死蝦等大型雜物,這時候就需要仰賴漁人下水手動抽除。
從池邊朝池子中央的排汙管前進,為了避免踩到在底部休息的蝦子,利用月球滑步的方式,慢慢滑向池中間。冬季水溫低時,蝦子大多活動力不佳在底部休息;水溫高時,蝦子游得可快呢!這也是另一種漁人了解蝦子活動力的方式,第一腳接觸,很直接!聽說走一走還會被蝦子撞到(笑。

(▲底泥清除.朝池中前進)

(▲底泥清除.進行中)

清除過程,底泥會隨水流集中在過濾網。藻團、蝦子、飼料等底泥混合物會卡在濾網上,漁人也可以藉此檢查飼料投餵量有沒有需要調整、蝦子有沒有異常死亡、藻團型態等等。一次底泥清除就可以得到這麼多資訊,可說是蝦子健康檢查,一舉多得呢!

(▲太陽依山而下,霞光一道道從海岸山脈往太平洋延伸) 

簡單用完晚餐後,將今天蝦子尺寸數據、水色、水質數據、氣象預報、抽底等情況大家提出來一同討論,作為明天餵食、換水及養殖管理的依據。

「科學養殖-數據化管理」
從清晨的餵食、水質檢驗、益生菌培養接著底泥清除,看似平凡的例行公事,其實環環相扣,每件事情都有數據紀錄,這些資料對養殖管理十分重要,透過晚間漁人們針對數據發表看法,最終歸納出隔日養殖管理的方向及工作。
這就是漁仁日常,以科學的角度進行管理;以職人一絲不苟的態度實踐養殖。

漁仁的朋友,我們下次見!

新段落

2023 Nov 17
台灣人對蝦子情有獨鍾,市場上提供各式各樣的活體蝦和冷凍蝦,除了大小不一,規格也可以區分成「國際規格」和「台灣規格」兩種。在眾多的選擇中,該如何找到價格合理且尺寸最符合期待的蝦子呢?
「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是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在書中描述威士忌經過長時間淬鍊後,才能成就風味所寫的美妙文字。如果他吃過漁仁蝦想必也會有這種感覺吧!
2023 Oct 26
「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是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在書中描述威士忌經過長時間淬鍊後,才能成就風味所寫的美妙文字。如果他吃過漁仁蝦想必也會有這種感覺吧!
在水產養殖業,常見的養殖池多是類似農田的「軟底泥土池」。相比之下,「硬底水泥池」在水產養殖業中相對稀少。這主要是因為建造硬底水泥池的成本相對較高,一開始就要投入大量費用。首先是挖地、鋪水泥的成本,接著
2023 Jul 28
在水產養殖業,常見的養殖池多是類似農田的「軟底泥土池」。相比之下,「硬底水泥池」在水產養殖業中相對稀少。這主要是因為建造硬底水泥池的成本相對較高,一開始就要投入大量費用。
2023 May 16
濕冷的東北季風隨著春天到來,逐漸減弱,仍不時叨擾著靠海的成功,陰雨綿綿,放蝦苗的今天也不例外。
2023 Apr 18
小編到東部不論出差或是旅遊,看到遠方或黃或紅的晚霞,才驚覺一天又結束了。在東海岸,日落時間比較早,因為高聳中央山脈的關係,太陽早早就下山了(可以更早休息?) 相信大部分的從業人員,應該已經結束一天的工作,打卡下班,跟著家人一同吃著晚餐準備休息了吧!有時候的漁仁也是如此,餵完飼料、巡完場子,準備休息;不過,不是在接下來幾週放苗的日子,放苗的夜大多會忙到晚上11-12點;春寒料峭的三四月,那時的海風特別強、池水又特別冷,大夥特別有精神呢(笑)。
2023 Mar 9
前幾天從漁老闆得知,下週可能要去東部出差支援「放苗計畫」,小編要去當一日漁人拉!(其實要去當兩日漁人)放苗計畫其實就是放小蝦苗到池子中。實際放苗計畫怎麼進行,小編也是霧傻傻,待小編幫體驗完冰冷池水再上來跟大家好好報告。Stay tune!
2023 Feb 28
漁仁從2018年草創至今,已經在大家的餐桌上出現超過四個年頭(當然是指好吃的蝦蝦,大家別擔心!)。感謝大家過去的支持,挺過疫情;未來漁仁會繼續養出好吃的蝦蝦,提供優質的海鮮,大家可以準備敲碗等待!話說了這麼多,差點就忘了這是養殖日誌,大夥是想看實際養殖的情況如何如何。相信很多朋友都沒實際到過漁仁位在台東成功的白蝦養殖基地話不多說,咻~